牙痛怎么治疗 治法祛风泻火,通络止痛。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。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配穴风火牙痛者,加外关、风池;胃火牙痛者,加内庭、二间;阴虚牙痛者,加太溪、行间。 操作主...
治法祛风泻火,通络止痛。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。
主穴合谷颊车下关配穴风火牙痛者,加外关、风池;胃火牙痛者,加内庭、二间;阴虚牙痛者,加太溪、行间。
操作主穴用泻法,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,合谷持续行针1—3分钟。配穴太溪用补法,行间用泻法,余穴均用泻法。
方义合谷为远道取穴,可疏通阳明经络,并兼有祛风作用,可通络止痛,为治疗牙痛之要穴。颊车、下关为近部选穴,疏通足阳明经气血。
其他治疗
耳针法选上颌、下颌、神门、上屏尖、牙痛点。每次取2-3穴,毫针刺,强刺激,留针20—30分钟。
在小便时合唇咬牙,能有效地治疗牙痛。
下关马桶堵了纸怎么办;马桶堵塞一般是马桶存水弯处堵塞,最好最简单的办法是。。。
可以用一根较厚实点的胶管(管壁厚一点),一端套在水龙头上,一端插进马桶的存水弯里。
然后打开水龙头,再用手将胶管往存水弯里来回的捅插,最好是捅插过存水弯(但不要怕臭、脏)。
时间是捅通为止,快的三五几下,慢点的需要两三分钟。
如果实在捅不通,只有请专业疏通人员了,价格在50-60元。
我家前两个月马桶就堵了两次,我就是用这种办法捅通的,很简单,包有效果的。
牙痛治疗主要以祛风泻火,通络止痛为要,针刺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。
临证尚须辩证施治:
①牙痛甚烈,兼有口渴、口臭、便秘、脉洪等症,为阳明火邪;
②痛甚而牙龈肿,兼恶寒、身热、脉浮数等症状的,为风火牙痛;
③隐隐作痛,时作时止,口不臭,脉细或齿浮动,属肾虚牙痛(阴虚牙痛)。
常选主穴:颊车 下关 合谷 (阳明火邪致病者直接针刺此三穴)
如辨证为风火牙痛,需加刺 外关、风池;
辨证为胃火牙痛者,加刺 内庭、二间;
属阴虚牙痛者,加刺太溪、行间。
PS:合谷为远道取穴,可疏通阳明经络,并兼有祛风作用,可通络止痛,为治疗牙痛之要穴。颊车、下关为近部取穴,疏通足阳明经气血。
【操作】主要是用泻法,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,合谷持续行针1~3分钟。配穴太溪用补法,行间用泻法,余穴均为泻法。
△另将耳针疗法附上-------选上颌、下颌、神门、上屏尖、牙痛点。每次取2~3穴,毫针刺,强刺激,留针20~30分钟。
所谓的牙齿神经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牙痛,牙痛(toothache)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,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,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、牙髓炎、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。遇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,属中医的“牙宣”、“骨槽风”范畴。 在说牙齿神经痛怎么办这个问题前,我们先说一下牙齿神经痛的表现有哪些。牙龈红肿、遇冷热刺激痛、面颊部肿胀等是牙齿神经痛的具体表现。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、龋齿(蛀牙)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(牙神经)感染所引起的。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、胃火炽盛、肾虚火旺、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。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。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,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、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,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,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。牙齿神经痛怎么办,中医过来帮你忙中医治疗牙齿神经痛治法:祛风泻火,通络止痛。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。主穴:合谷颊车下关配穴:风火牙痛者,加外关、风池;胃火牙痛者,加内庭、二间;阴虚牙痛者,加太溪、行间。操作:主穴用泻法,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,合谷持续行针1—3分钟。配穴太溪用补法,行间用泻法,余穴均用泻法。方义:合谷为远道取穴,可疏通阳明经络,并兼有祛风作用,可通络止痛,为治疗牙痛之要穴。颊车、下关为近部选穴,疏通足阳明经气血。牙齿神经痛怎么办,日常生活小偏方和资料效果也不错治疗牙齿神经痛的生活小偏方1、鸡蛋一枚,将蛋清倒入碗内,加白酒100毫升,搅成糊状,睡前服之。2、五倍子、川椒各60克,雄黄6克,共研细末,用纱布包成黄豆粒大小,酒泡装瓶备用。痛时取1粒置痛牙上咬之10分钟即可。3、露蜂房适量,加纯酒精适量,点火燃烧,待蜂房烧成黑灰时,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,一般4~5分钟可止痛。4、生猪油、新棉花各少许,用棉花裹猪油烤热,咬在患牙痛处片刻,1次1换,反复数次。5、六神丸1~2粒,碾碎置于患齿牙龈上5~10分钟,每天1次,一般不超过3次。牙齿神经痛怎么办,日常事项须注意(1)、发现蛀牙,及时治疗。(2)、睡前不宜吃糖、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。(3)、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,如南瓜、西瓜、荸荠、芹菜、萝卜等。(4)、脾气急躁,容易动怒会诱发牙痛,故宜心胸豁达,情绪宁静。(5)、注意口腔卫生,养成“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”的良好习惯。(6)、勿吃过硬食物,少吃过酸、过冷、过热食物。
补气血的最佳穴位是:1、少冲穴,其位于小指的尖端,经常按压此穴位有利于心脏健康,若是发生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也可以按压此穴位缓解。
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,颈项,耳后,肩部,胁肋,下肢外侧,外踝前下方,足第四趾端等部位,起于瞳子绒止于足窍阴,左右共44穴。
1.瞳子绒
取法:目外眦外0.5寸,眶骨外侧缘凹陷中。
刺灸法:向后斜刺0.5~0.8寸;可灸。 功能:平肝熄风,明目退翳。
主治:头痛,目疼,远视不明,目翳。
2.听会
取法:在耳屏间切迹前,下颌骨髁状突后缘,张口有空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3~0.7寸;可灸。
功能:开窍聪耳,舒筋活络。
主治:耳聋,耳鸣,齿痛,口眼喁斜。
3.上关
取法:颧骨上缘,下关直上凹陷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2~0.3寸;可灸。
功能:聪耳镇痉,舒筋活络。
主治:耳鸣,耳聋,口眼喁斜,面痛。
4.颔厌
取法:在鬓发中,为头维穴与曲鬓穴连线之上1/4与3/4的交点处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5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镇痉止痛。
主治:头痛,眩晕,齿痛,耳鸣,惊痫。
5.悬颅
取法:在头维与曲鬓穴之间,沿鬓发弧形连线之中点取穴。
刺灸法:向后平刺0.5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消肿止痛。
主治:偏头痛,面肿,齿痛,鼻流浊涕。
6.悬厘
取法:在鬓角之上,为悬颅穴与曲鬓穴中点取穴。
刺灸法:向后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清热解表,消肿止痛。
主治:偏头痛,面肿,耳鸣,上齿痛。
7.曲鬓
取法:耳前方发鬓内,角孙前一横指取穴。
刺灸法:向后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散风止痛,开关利窍。
主治:头痛连齿,口噤。
8.率谷
取法:在廓尖上方,角孙穴上,入发际1.5寸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宁神止呕。
主治:头痛,眩晕,呕吐,小儿惊风。
9.天冲
取法:耳廓根后上方,入发际2寸,率谷穴后约0.5寸处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5~1.0寸;可灸。
功能:宁心安神,消肿止痛。
主治:头痛,齿龈肿痛,惊恐。
10.浮白
取法:在耳后乳突后上方,为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连线的中点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祛风止痛,理气消痰。
主治:头痛,耳鸣,耳聋,颈项强痛。
11.头窍阴
取法:乳突后上缘,浮白与完骨连线上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开窍聪目。
主治:头晕,眩晕,口苦,耳鸣,耳痛。
12.完骨
取法:在颞骨乳突后下缘凹陷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宁神镇痛。
主治:头痛,颈项强痛,颊肿,口眼歪斜。
13.本神
取法:前发际上0.5寸,督脉旁开3寸处。
刺灸法:平刺0.3~0.7寸;可灸。
功能:宁心安神,熄风镇惊。
主治:小儿惊风,头痛,目眩,半身不遂。
14.阳白
取法:目正视,瞳孔直上,眉上l寸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3~0.5寸;可灸。
功能:宁心安神。
主治:头痛,目眩,外眦疼痛,眼险咽动。
15.头临泣
取法:在阳白穴直上,入发际0.5寸处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3~0.7寸;可灸。
功能:散风清热,明目聪耳。
主治:头痛,目眩,耳聋,热病。
16.目窗
取法:临泣后1寸,头临泣与风池连线卜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开窍明日,熄风镇惊。
主治:头痛,目眩,近视,小儿惊风。
17.正营
取法:在目窗后1寸,头临泣与风池的连线上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舒筋活络。
主治:头痛,头晕,齿痛,唇吻强急。
18.承灵
取法:正营后1.5寸,临泣与风池连线上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宣肺利鼻,消热祛风。
主治:头痛,眩晕,多涕,喘息。
19.脑空
取法:在风池直上,督脉脑户穴相平取穴。
刺灸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清热止痛,宁神镇惊。
主治:热病,头痛,目眩,耳聋,惊悸。
20.风池
取法:项后与风府相平,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。
刺灸法:向鼻尖方向刺0.5~0.9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清热解表。
主治:头痛,眩晕,中风,热病,感冒。
21.肩井
取法:在肩上,大椎与锁骨肩峰及锁骨与肩胛冈两线的中点上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
功能:祛风清热,消肿止痛。
主治:中风,乳痛,难产,颈项强痛。
22.渊腋
取法:侧卧,为腋中线上,第四肋间隙。
刺灸法: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。
功能:宽胸止痛,消肿通经。
主治:胸满,胁痛,腋下肿,臂痛。
23.辄筋
取法:在渊腋前1寸,为第四肋间隙。
刺灸法: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降逆平喘,理气止痛。
主治:胸胁痛,呕吐,腋肿,肩臂痛。
24.日月
取法:乳头下方,期门,肋间隙取穴。
刺灸法: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疏肝利胆,健睥降逆。
主治:胁肋疼痛,胀满,吞酸,呃逆。
25.京门
取法:侧卧,于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益肾健脾,健脾利水。
主治:肠鸣,泄泻,腹胀,水道不利。
26.带脉
取法: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。
刺灸法:直刺0.7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调理月经,健脾固带。
主治: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腰胁痛。
27.五枢
取法:腹侧髂前上棘前0.5寸,平脐下3寸。
刺灸法:直刺0.7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调经固带,理气止痛。
主治:月经不调,少腹痛,便秘。
28.维道
取法:在五枢穴前下0.5寸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7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调经固带,利水止痛。
主治:少腹痛,月经不调,水肿,腰胯痛。
29.居
取法:在髂前上棘与股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,侧卧取之。
刺灸法:直刺0.8~1.4寸;可灸。
功能:疏通经络,行气止痛。
主治:腰痛,瘫疾,少腹痛。
30.环跳
取法:侧卧屈股,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,外1/3的交点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2~2.5寸;可灸。
功能:祛风化湿,疏通经络。
主治:腰胯疼痛,半身不遂,挫闪腰疼。
31.风市
取法;直立垂手时,中指端正点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8~1.3寸;可灸。
功能;祛风化湿,疏通经络。
主治:中风半身不遂,脚气,下肢麻木。
32.中渎
取法;在大腿外侧中点, 横纹上5寸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8~1.3寸;可灸。
功能:祛风化湿,疏通经络。
主治;下肢痿痹,麻木,半身不遂。
33.膝阳关
取法:阳陵泉直上3寸,股骨外踝上方凹陷中取穴。
刺灸法;直刺0.8~1.3寸;可灸。
功能:化湿散寒,疏通经络。
主治:膝膑肿痛,用筋挛急,小腿麻木。
34.阳陵泉
取法:在腓骨小头前下缘,凹陷中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6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疏肝利胆,舒筋镇痉。
主治:半身不遂,下肢痿痹,口苦,呕吐。
35.阳交
取法:外踝高点上7寸,腓骨后缘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6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宁心安神,疏肝理气。
主治:惊狂,面肿,胸胁满疼痛,膝股痛。
36.外丘
取法:在外踝高点上7寸,为腓骨前缘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6~1.2寸;可灸。
功能:安神镇痉,疏肝宽胸。
主治:胸胁痛,颈项痛。
37.光明
取法:外踝高点0.5寸,腓骨前缘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清肝明目,消胀止痛。
主治:目痛,夜盲,乳胀痛,胫热膝痛。
38.阳辅
取法:在外踝高点上4寸,腓骨前缘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
功能:祛风清热,疏通经络。
主治:偏头痛,目外眦痛,半身不遂。
39.悬钟
取法,外踝高点上3寸,腓骨后缘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疏肝益肾。
主治:半身不遂,颈项强痛,脚气,中风。
40.丘墟
取法: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。
刺灸法:直刺0.5~0.7寸;可灸。
功能:扶正祛邪,疏肝健脾。
主治:目赤肿痛,中风偏瘫,外踝肿痛。
41.足临泣
取法:在第四、五跖趾关节后,为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处
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5~0.7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化痰消肿。
主治:中风,头痛,目眩,胁肋痛。
42.地五
取法:第四、五跖趾关节后,小趾伸肌腱内侧。
刺灸法:直刺0.5~0.7寸;
功能:散风清热,疏肝消肿。
主治:头痛,耳鸣,耳聋,内伤吐血。
43.侠溪
取法:第四、五跖趾关节前,为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。
刺灸法: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,疏肝宁心。
主治:头痛,眩晕,耳鸣,耳聋,膝股痛。
44.足窍阴
取法:第四趾外侧,距指甲约0.1寸处。
刺灸法:斜刺或直刺0.1~0.2寸;可灸。
功能:平肝熄风、聪耳明目。
主治:偏头痛、目眩、多梦、热病。
本经刺灸注意事项:风池穴,针刺不宜过深,以免刺及椎动脉及延髓;肩井,日月,渊腋,辄筋等穴,针刺亦不宜过深,以免刺及内脏;头面部诸穴,一般不宜用直接灸法。
关于下关疏通和下关百度百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